Sunday, March 07, 2010

HKIFF 2010 - Tribute to Guru Dutt

斐聲國際,歐美影友認識亞洲的門窗、在亞洲區歷史悠久首屈一指的香港國際電影節,今年選映了古魯達特(Guru Dutt)的四齣作品兼舉辦座談會,中文介紹中還說大師的作品已成原型經典,「不識這些寶,不會懂寶萊塢」!

不知道這是否出於廣告語言,想吸引本地影痴購票入場?這樣說未免太誇張了吧。誠然,Guru Dutt大名鼎鼎,我每次想到對於十二年前錯過《紙花》也扼腕輕嘆,但寶萊塢人村眾多,風格多變,沒有話欠了誰就是不懂寶萊塢之說。難道沒有看過John Ford的電影就不懂荷理活?沒有看過費穆的作品就不懂中國電影?不識北野武就不懂日本電影?至多只能說對該國電影的認識不完整。相對而言,英文的引言,就平實得多。

香港國際電影節對介紹印度電影又有多大貢獻?上一次大動作地舉行專題選映已是十二年前,而今次選擇的亦已是辭世已四十六年的故人。反觀其他亞洲電影強國,日本的小津、黑澤明、寺三修司、Sabu......等導演作品多得不能盡錄,連若松孝二都不遺漏;伊朗的基阿魯斯塔米是必然之選、南韓洪尚秀不能錯過,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的佳作仍年年入選。寶萊塢電影?在Don之前可以算得出有多少齣?當然,如果你像 Uttara (2000年作品,第廿五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選映電影)那樣在威尼斯影展中奪得導演大獎,那又另作別論。從選片的取態上,我們可以看到比荷理活電影情節更多。

不過,如果影痴有時間,我還是建議大家把這四齣電影全部看遍,畢竟機會難逢,在本地大銀幕觀影的機會肯定比山田洋次作品的少。但願日後隔年(也不敢奢望年年了)也會介紹一些舉足輕重的寶萊塢電影,讓香港影痴可以補上自1694年到近幾年間,對寶萊塢電影的認知空白。

其實,1948年的《想入翩翩》(Kalpana)、 1951年的《浪子心曲》(Awara),以及 Govindan Aravindan 的 《變身遊戲》(Kummatty) 和《哲達巴林》(Chidambaram) 也應該是很值得一再選映的作品。

P.S.
1998年,第廿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曾以「印度電影的歌與舞」為題,選映11齣印度電影:
1) Sant Tukaram, 1936
2) Street Singer, 1938
3) Kalpana, 1948
4) Awara, 1951
5) Pyaasa, 1957 (今年也有選映)
6) Kaagaz ke Phool (aka Paper Flowers), 1959 (今年也有選映)
7) Amar Akbar Anthony, 1977 (這個不用介紹了,相信本地寶萊塢影痴早已耳熟能詳)
8) Sankarabharanam, 1979
9) Kummatty, 1979
10) Bhavni Bhavai, 1980
11) Bombay, 1995 (曼尼.拉南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故事)

當年電影節舉辦了講座 ﹣「印度電影之歌與舞二三事」(Lecture: Evolution of Song and Dance in Indian Cinema),由印度國家電影資料館前館長納亞(Mr. P.K. Nair)主講,是英文講座。

同期,第廿二屆電影節還向印度紀錄片導演晏納.柏域丹 (Anand Patwardhan)致敬,選映了以下紀錄片:
1) Waves of Revolution
2) A Time to Rise
3) Bombay, Our City
4) In Memory of Friends
5) In the Name of God (欲了解 Slumdog Millionaire 的小主角為何失去至親,應看此紀錄片)
6) A Narmada Diary
7) Fishing: In the Sea of Greed
8) Business as Usual/ We're Not Your Monkeys/ Occupation: Mill worker

在當年的亞洲視野中,也選映了三齣印度片:
1) Dahan (aka Crossfire),暴烈餘波
2) Iruvar (aka The Duo),影壇政壇兩冤家 (兩場+一場露天放映)
3) Hyderabad Blues 金山大少

Labels:

3 Comments:

At 3/07/2010 06:25:00 pm, Blogger Agnes Tse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At 3/07/2010 06:33:00 pm, Blogger Agnes Tse said...

電影節寫手一向誇張, 他/她應該未看過Guru Dutt電影. 我相信是次Guru Dutt電影應該不會有很多人慕名而看.

其實自電影節開始以來, 印度電影從來都是座上客. Shabana Azmi主演的Parallel Cinema便不時參展.

In the Name Of God當年譯名"奉神之名".

 
At 3/16/2010 11:11:00 pm, Anonymous Loso said...

在值得一再重映的影片中,竟漏了 Mother India ,真是罪過罪過。另外,最好電影節將來可以一次過將多個版本的 Devdas 作專題放映。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