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1, 2006

AAA

前言

曾幾何時, 我們的香港國際電影節也十分重視印度區域的電影, 早年已介紹過不少南亞電影. 第廿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1998)上, 曾經舉辦「印度電影之歌與舞」的環節. 當年仍未認識印度電影, 自然是白白錯過也不覺可惜.

提到Bollwood的經典電影, 《Amar Akbar Anthony》不可不提. 《Amar Akbar Anthony》曾在該年香港國際電視節的印度電影回顧專題上選映過, 當時名叫《三教兄弟》. 現在我會留意這套舊片, 是因為驚訝於當年可以出動如此星級陣容.

「本片將印度公式電影推至極限, 用盡一切俗套元素營造曲折劇情, 而不流於殘忍暴力. 片中善惡正邪不再壁壘森嚴, 大壞蛋變成淘氣鬼. 演員陣容鼎盛, 三生配三旦, 歹角分別由擅演老狐狸和惡棍的演員擔綱. 影片包羅萬有: 親情愛情、載歌載舞、打鬥追逐, 警匪槍戰, 甚至還有印度奇蹟. 自幼失散的三兄弟, 幾經巧合, 一家團聚, 又都與不同信仰 (印度、伊斯蘭、基督教) 的心上人終成眷屬, 難怪影片在戒嚴後十九個月推出, 各派宗教的影痴信徒, 紛紛捧場. 」

─節錄自第廿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表


無論在哪個年代, 電影界找來三位小生和三位花旦來壓陣, 都是不得了的事. 香港以前也有《八星報喜》和《家有囍事》幾套「閉門一家親」式喜劇, 內容宜莊宜諧, 但主題都是傾向家庭團結.《Amar Akbar Anthony》也不例外.

《Amar Akbar Anthony》並非無中生有. 據聞導演Manmohan Desai某天看到一則有關家庭倫理的報導:某酗酒者毆打妻子, 更拋下三個兒子一走了之. 這報導令他產生靈感, 如果這三個小孩由三個不同宗教的人所撫養, 會發生甚麼事來著? 基於這種惻隱, 導演想到《Amar Akbar Anthony》這個故事.

影片故事本身頗為婆媽, 但導演卻藉著十來位角色穿插, 勝在情節簡單而不扭擰、清爽俐落, 不但要求看得快快樂樂, 又要重申家庭和諧和英雄助人的重要性. 影片選擇輕鬆的表達手法營造氣氛, 易於消化. 更重要的是將三個不同教派的觀眾都吸引過來, 兄弟同心「三合一」, 強調彼此不分種族宗派, 極受歡迎. 這也是《Amar Akbar Anthony》在西印度流行至今, 歷久不衰的原因.

故事說甚麼?

《Amar Akbar Anthony》片長兩小時多, 實在不能一言道盡:

黑幫頭子Robert殺了人,要求司機Kishanlal替他頂罪, 條件是會照顧Kishanlal的妻子和三位兒子, 但Robert出爾反爾. Kishanlal出獄後氣沖沖找他算帳. Robert當眾奚落Kishanlal , 要對他不利. Kishanlal逃出Robert的魔掌, 無意中撿到一箱由Robert走私得來的黃金.

Kishanlal的妻子Bharati病重, 一時衝動下拋下三個兒子打算自殺. Bharati死不了, 一個旱天雷卻奪去她的視力. 三個小孩則與父母失散, 並分別被印度教警官、基督教神父和伊斯蘭教裁縫收養.

多年後, 三名兒子長大成人, 長子Amar (Vinod Khanna) 是盡忠職守的警察, 次子Anthony (Amitabh Bachchan) 是見義勇為的神父助理, 三子Akbar (Rishi Kapoor) 是萬人迷民歌歌手. 一天, 失明的Bharati在教堂門外賣花, 不幸遇上車禍, 需要輸血. 由於Bharati的血型罕有, 醫生Salma (Neetu Singh) 幾經辛苦找到三位血型相同的人: 就是Amar、Akbar、Anthony, 但他們並不知道眼前的婦人, 就是自己的親生母親. Bharati感激「3A」仗義幫助, 以後常常探望三人.

三兄弟的愛情故事亦各自各精彩: Akbar喜歡醫生Salma, Salma父親卻要棒打鴛鴦. Amar為了捉拿賊黨, 故意掉進小偷Laxmi (Shabana Azmi) 的美人計陷阱. 孤苦伶仃的Laxmi被家人強迫成為匪徒同黨. Amar替Laxmi解決困難後, 答應照顧Laxmi. 本著未遇到心目中的女神而誓不結婚的Anthony, 卻在教堂對前來祝禱的Jenny (Parveen Babi) 一見鍾情.

其實Jenny是Robert的親生女兒. Kishanlal憑得來的黃金擴張勢力, 倒過來奪去Robert的所有, 包括Jenny, 為的是要他嚐嚐自己當年所受的屈辱.

Robert求見女兒不果, 企圖捲土重來, 發難偷去Kishanlal的一箱黃金(歷史重演) , 又槍傷了Amar的養父. Amar誤會Anthony包庇Robert, 與Anthony發生衝突. (這也是Amitabh Bachchan在銀幕上僅有一次被打敗) Jenny的保鑣得知Jenny要和Anthony結婚, 心有不甘, 與Robert聯合劫走Jenny. 路過的Laxmi目睹事情經過, 也一併被匪徒捉去. Kishanlal與Bharati重遇Robert並受到襲擊. 機緣巧合下, 他們也分別和三位兒子陸續相認…

Robert強迫與Jenny相認和下嫁保鑣, 但Jenny不肯屈服. Akbar得知Jenny和Laxmi被囚禁, 著Salma立即通知Amar和Anthony. 三人各自扮鬼扮馬, 出盡法寶營救佳人…

為何好看?

《Amar Akbar Anthony》成功的地方, 在於影片包羅當地觀眾喜愛的所有原素: 家庭團圓、兄弟同心、英雄、歌舞、喜劇…《Amar Akbar Anthony》的三位主角就是三種英雄形象的代表: 當警察的Amar是Bollywood世界的典型正義英雄, 代表紀律、國家; 當歌手的Akbar 代表活力青春的歌舞英雄 (這角色類型由Rishi Kapoor的父親Raj Kapoor和叔叔Shammi Kapoor奠基, 再由Rishi接了棒); 而Anthony 則代表義字當頭的流氓英雄, 代表反叛和俠義. Amar Akbar Anthony三人各有愛情線, 由愛情線反映主角們重視忠義、願意承擔責任, 這些都是Bollywood電影世界裡一再強調的母題. 英雄要負起保家衛國的負任, 再加上連場充滿娛樂性的喜劇場面─英雄也要曉得娛樂眾人, 種種元素集合起來, 就是Bollywood的標準了!

論戲份, 三位主角誰也搶不了誰的風頭, 但根據角色的性格, 影片比較傾重Akbar和Anthony. 許是明星效應: 飾演Akbar的Rishi Kapoor憑愛情歌舞片《Bobby》(1973) 的白馬王子形象一舉成名, 而Amitabh Bachchan在當時也已經是一線明星, 在《Amar Akbar Anthony》貫徹了他的「憤怒青年」形象, Rishi Kapoor和Amitabh Bachchan的佻皮演出和風彩確是生色不少, 而Vinod Khanna則較嚴肅, 角色也符合他向來擅演的「正直青年」. 更可喜的是片尾三兄弟高歌一曲, 再加插許多有趣的小動作拯救女主角, 將眾演員的喜劇細胞都激發出來.

三位主角的愛情線, 亦應該經過一番計算: 正直警官拯救樑上佳人、風流歌手追求保守女醫生、鄉鎮小子愛上都市女郎. 其中以Akbar與女醫生Salma佔的篇幅最多 , Akbar也獲分配最多歌舞場面: 唱歌示愛. (戲外Neetu Singh果真被Rishi Kapoor娶回家裡去, 引來不少女影迷企圖自殺) 唯一要挑剔的, 是為了顧及主線, 沒有深入描寫Amar和Laxmi之間的關係 .

三旦中以Neetu Singh戲份最多, 但Neetu Singh、 Parveen Babi和少有在Bollywood主流電影上出現的Shabana Azmi, 在《Amar Akbar Anthony》裡其實也只是花瓶角色. 但導演很醒目地找到她們作號召: Shabana Azmi氣質清純, 同時又是藝術電影Parallel Cinema的主將 (導演本身也拍過Parallel Cinema) , 本身和Vinod Khanna已經合作數次, 定下銀幕情侶的基礎形象. Parveen Babi在當時也暫穩Bollywood一線女星的位置 (她是夥拍Amitabh Bachchan最多次數的女演員, 更是第一位登上《TIME》的印度籍女演員), Neetu Singh則是童星出身的青春玉女明星. 因此以演員的名氣和星味來打造電影角色, 是相當聰明的做法.

《Amar Akbar Anthony》可視為Bollywood 70年代黃金時期的代表作. 想重溫Bollywood演員昔日風彩 (他們的下一代也是現在和將來的Bollywood中流砥柱), 實在不應錯過.

原文

作者:Agnes Tse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