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aasa (1957) 《求之不得》 ﹣﹣ 鞭撻偽善社會的經典傑作
Pyaasa (1957) 《求之不得》是寶萊塢導演Guru Dutt風格全面成熟之作。故事講述詩人Vijay,以失業貧窮等社會陰暗面為創作題材,詩雖美卻不為人所悅,曲高和寡潦倒街頭,舊愛捨他而去,兄長視他為無用的廢物,只有一名風塵女子欣賞他的才華。
故事的神來之筆是安排 Vijay 被誤傳死訊,風塵女子傾盡所有將詩作出版。《暗影詩集》一出,洛陽紙貴,在生的人爭相吹捧「已死」的詩人。詩人現真身,卻被各方既得利益勢力阻撓,世態炎涼,前倨後恭,雖親人至愛,亦難敵人性的弱點。
Guru Dutt 喜愛的推軌、特寫、焦距、強烈光暗對比、恰到好處的剪接,還有踱步場景,在這齣電影中運用得揮灑自如,每一個signature都對推演劇情,帶動觀眾情緒起作用,是一名電影作者巔峰期的成熟表現。對故事結構的掌握進退有度,即使間中有的惹笑歌舞也不會衝散電影的主調,更勝其後另一佳作《紙花》,不會像後者般硬塞一段來娛樂觀眾,打斷電影的主旋律。
我最喜歡的是風塵女子在天台遙望詩人一幕歌曲 ﹣﹣"
Aaja Sajan Mohe Ang Lagalo", 剪接、焦距、遠景中景近鏡的蒙太奇,簡直就是廿五年後,廿世紀八十年代的MV模樣,只差沒有用手搖鏡頭。另一歌曲 ﹣﹣"
Jaane kya tune kahi" 則盡現導演迷醉的推軌和踱步追尋場面。這是男女主角初遇男追女一段,跟天台一場女對男心生傾慕,可望卻不可即一段,前後相映成趣。
不過,真正將 Pyaasa 推上殿堂的,不只是技巧的嫻熟和超前,而是電影展露出導演對現代社會的偽善、世俗人對名利的追逐等人性醜惡一面的尖銳批判。Guru Dutt 雖然似乎深受蒙太奇美學影響,但他不是愛森斯坦,沒有用光影叫人革命,但卻也不留情面地向各種惡行和虛偽鞭屍。
片初,男主角提醒二哥年幼時也曾保護受傷幼鳥,卻遭二哥搶白:「因為我那時是小孩,而你,到現在還是小孩。」童真,被生活和成長磨走了。人,怎能再美?詩人縱使想保住人世間一點真善美,也不容易。
到了歌曲 ﹣﹣"
Jinhe naaz hai hind par" 時,詩人從紅燈區中看到妓女如何被欺壓,連停下來照顧哭啼中的嬰兒也不獲恩客容許。人,難道連一點側隱之心也沒有嗎?聖雄甘地的身教言教,喚來共和國在1947年成立,但立國十年,這個新生國家是怎麼模樣?國人得到什麼?社會最弱勢的社群又能否得償創立國家的甜美果實?
Guru Dutt 用詩人 Sahir Ludhianvi 譜出的悲歌嚴厲地向現實發出詰問,但戲肉還未到來。神來之筆,是令男主角「起死回生」一幕,他「死後揚名」,被社會捧為偶像,受各方供奉,但這又代表什麼呢?是代表他一直渴求的認同得到了?是他所珍視的真善美在社會偏地開花?還是他所痛恨的一切,借着他的「屍身」,更放恣地張牙舞爪?
此一刻,電影已經超越了南亞的地域和年代的時空,觸摸着普世人性黑暗的深處。難怪 Sahir 要男主角頌歌 "
Yeh Duniya Agar Mil Bhi Jaaye",狂呼要將它投進煉獄火海。有趣的是,此時男主角失去了西裝褸,披着白袍的樣子,跟《十戒》(1956)中查爾登希斯頓飾演的摩西,從山上下來怒擲十戒前的模樣,竟有幾分相似。
當然,男主角沒有如摩西般衝擊惡行,因為這也不是 Guru Dutt 的性格。他就像《第七封印》裡的知識份子,對世人不無憐憫,但太多的思考,反而不如低下階層直接了當,義無反顧的行動。人生的確有很多悲劇,而對悲劇了解甚多的希臘人曾經說,打開了潘朶拉的盒子,放出那麼多妖魔鬼怪出來,最後還是有一樣叫「希望」的好東西,而希望,需要靠行動才能活起來。
Labels: Guru Dutt
轉貼:石琪評 Guru Dutt
早逝寶萊塢傳奇才子
明報 : 2010-03-16 (星期二) 5:04 AM
【明報專訊】第34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即將開幕,節目照例多得難以選擇,單是致敬回顧的亞洲已故才俊,便有李小龍、費穆、日本早期大師島津保次郎,還有今天要特別推介的印度能導能演的古魯達特。
古魯達特(Guru Dutt, 1925-1964)是傳奇才子,出身舞蹈,上世紀五十年代自導自演叫好叫座,在「寶萊塢」通俗片中載歌載舞而又自成一家,被稱為印度的奧遜威爾斯。但他英年逝世,可能是自殺。
電影節將於四五月間的「下集」選映他4部代表作,全部黑白片,我都預先看了。《55年的夫妻》(Mr. & Mrs. '55)是富家刁蠻女與窮才子的愛情錯摸喜劇,像當年香港電懋作風,有點胡鬧,勝在精裝。
《求之不得》成為典範
真正優異是《求之不得》(Thirst),描述潦倒詩人失戀失業,在大城市捱苦受辱,他「死後」揚名,「翻生」卻被關入瘋人院,充滿社會諷刺。詩人與多情妓女邂逅的歌舞,與舊女友在電梯重逢的回憶,以及多次誦詩的輕吟淺唱,音樂感電影感都精彩,成為印度文藝寫實派歌舞片典範。
《紙花》(Paper Flowers)亦是名作,古魯達特自演名導演,與一手捧紅的新女星相戀,然而情海翻波,事業受挫。這部導演自嘆片不及費里尼《八部半》天馬行空,但拍得更早,片場光影特別出色。
《老爺太太僕人》豪門沒落
1959年的《紙花》票房慘敗,三年後《老爺太太僕人》(Master, Mistress and Servent)就大獲成功。此片由古魯達特的編劇拍檔掛名導演,看來仍是他自導自演,細緻感性地刻劃豪門大宅盛極而衰,最動人是賢淑的貴婦,為了討好縱情酒色的丈夫,使自己像舞女般賣弄色相和酗酒成癖。
此片可說是印度版《金鎖記》,而且這悲劇好像真實預言:據說古魯達特後期酗酒,又與愛將華希妲列曼發生婚外情恩怨,他暴卒後其妻亦借酒澆愁而死。
現在觀看這些舊片,無疑有老派和牽強之處,然而佳句確實不少,尤其是《求之不得》和《老爺太太僕人》。《紙花》則把女星華希妲列曼拍得最奪目。
石琪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按:《老爺太太僕人》掛名導演之說由憶測漸變定見,實在有澄清之必要。
Labels: Guru Dutt
為何我認為 "Sahib Bibi Aur Ghulam" 不是由 Guru Dutt 執導!
Sahib Bibi Aur Ghulam (老爺、太太與僕人)被不少人認為是 Guru Dutt 假借御用編劇 Abrar Alvi 之名義的作品。不過,我卻另有看法。
無疑,電影不少鏡頭充滿 Guru Dutt 的影子,但細看之下,如一些 Zoom in/ Zoom out 的鏡頭實在用得太濫,甚至有部份鏡頭運用得有點兒無厘頭,不像《求之不得》和《紙花》兩齣作品那樣手起刀落,乾淨利落。以《求之不得》天台一場戲為例,妓女與詩人的焦距鏡運用就合理得多。
另外,電影的調子也與《求之不得》和《紙花》兩者不同。這兩套 Guru Dutt 的經典,調子是憤世灰暗的,Abrar Alvi 這齣作品雖然對戲中女主角的悲慘命運不無婉惜慨嘆之筆觸,但卻沒有 Guru Dutt 對俗世的尖銳批判。整個世界觀很不一樣。相對上述兩齣戲,此片的訊息柔和得多。
當然,不排除部份場面,Guru Dutt 或技癢幫忙,如七名舞者在莊園內獻舞一幕,燈光只打在中間一名舞者身上,兩旁各三人全被燈光效果變成黑色影子,就是氣度不凡的大師手筆。
據聞,Abrar Alvi 曾為此感到不平。不過,也沒有辦法。誰叫你一生只執導一齣戲,而且片中盡是 Guru Dutt 的影子!俱往矣,隨着Abrar Alvi 去年十一月也仙遊,已無法找到當事人查證。
參考資料:
- http://www.exoticindiaart.com/book/details/IDC375/%22%3E "he ranted about the fact that he was still being robbed of his right the credit for directing Guru Dutt Films most lauded most awarded, film Sahib Bibi Aur Ghulam. Critics have over the years insisted that Abrar was only a front for a director who had decided he did not want to take credit thanks to a superstition resulting from the debacle of Kaagaz ke Phool that he was jinxed.Abrar would bubble over when he came to that point. He had many ways of proving he was the man at the helm, that it was his baby from start to finish. He had proof, witnesses and had produced them at times, but the doubt remained in people’s minds-the suspicion once planted, would not be erased. More than four decade after the films release, it still hurt him that the finest hour was attributed to someone else."
- http://www.nowrunning.com/news/news.aspx?it=17344 "Abrar Alvi's favourite movies were "Pyasa", as well as "Sahib Bibi Aur Ghulam" because he directed it, Saran said."
- http://www.aol.in/bollywood-story/abrar-alvi-remembered/676414
"Unfortunately, Alvi never received full credit for 'Sahib Bibi Aur Ghulam', which had all the hallmarks of a Guru Dutt movie. There was always a controversy regarding the real director of the movie. It was often unkindly said that Guru Dutt ghost directed the movie. "
Labels: Guru Dutt
Finally, more than 10,000 visits
The details of the 10,000 visitor:
Domain Name: (Unknown)
IP Address: 112.118.27.# (Unknown Organization)
ISP: Unknown ISP
Location
Continent : Unknown
Country : Unknown
Lat/Long: unknown
Language: Chinese (Hong Kong) zh-hk
Operating System : Microsoft WinNT
Browser: Internet Explorer 7.0
Time of Visit: Apr 14 2010 1:32:44 pm
Last Page View: Apr 14 2010 1:32:44 pm
Visit Length: 0 seconds
Page Views: 1
Referring URL
Visit Entry Page: http://bollywoodinhongkong.blogspot.com/
Visit Exit Page: http://bollywoodinhongkong.blogspot.com/
Out Click
Time Zone UTC+7:00
Visitor's Time: Apr 14 2010 12:32:44 pm
Visit Number : 10,000
Mr. & Mrs. '55
廿世紀五十年代印度共和國立國之初,迎來的不只是新的國旗,還有各種各樣的新鮮思想。離婚法獲通過,除了震撼了印度保守社會,也為電影人帶來拍電影的好題材。
這齣風趣惹笑的愛情輕喜劇,前半段呈現的彷彿是一個全新的印度。女性不再是洗衫、做菜、帶孩子、眼看女兒病重卻徬徨無助的農村柔弱婦女,她們開會、講學、穿洋裝、做白領、睇網球、爭取婦權,單看服飾和對白,還以為在看Howard Hawks 的 His Girl Friday,連註冊和舞池的背景音樂也忽然變得很Jazz,難怪女主角的奶媽要不斷埋怨片中各人「太英國人了」。
當然,當時的印度觀眾即使準備好當家作主取鹽紡布,卻未必準備好迎接這文化新衝擊。故事隨即安排女主角為繼承遺產,要急急找人結婚,婦運領袖姑姑卻給找來對女主角一見鍾情的潦倒漫畫家。最初以為只是假結婚,怎料人家玩認真,假戲真做,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
下半場還臨場加插一段又一段捍衛婚姻制度宣言,女性自由非幸福,在家勞動好快樂。時移世易,廿一世紀聽到這些話實在有點兒吃不消,但也可視之為新舊觀念衝擊下的一個旁證。
此片歌曲動聽,十分流暢,剪接利落,技巧圓熟,恐怕Billy Wilder若投身寶萊塢,也未必能高出少許。
Labels: Guru Dutt
看《紙花》,點人頭
電影節昨日在太空館重播《紙花》,放映前一刻,點點人頭,約只有廿一個,包括三名南亞裔人,還有一位貌似英國紳士的老外。B行只有我一個坐,很自由;在狹小的太空館演講廳坐第二行,距離剛剛好。
這是一齣感人的文藝悲劇,有多首動聽歌曲,卻沒有舞蹈場面。故事講述導演要重拍印度經典電影Devdas,找到年輕孤女飾演女主角。(不知道Bimal Roy有何想法呢。)兩人日久生情,但導演有妻有女,此情不愉卻無法開化結果。不知道達特與Waheeda Rehman在現實中也是暗生情愫的緣故,兩人眼中滲透出壓抑下的綿綿情意,分寸可以恰到好處,多一分嫌太多,少一分嫌太少。
導演導演達特在不少場面花了不少心思設計,我最喜歡是男女主角在漆黑片場中表露心跡一幕,中段一縷陽光從天窗中射進來,像一道雀橋將二人似有還無地連上。另外,二人坐車到片場,其他演員坐在後面一輛車唱着歌一段,也牽起不少寶萊塢電影演員在汽車上、在火車上載歌載舞的場面。
電影中男女主角雖有真愛,但敵不過現實的殘酷,一反荷理活和寶萊塢愛情戰勝一切的傳統。男主角頑固的自尊心,令他拒絕愛人的援手。此刻,寶萊塢通俗劇終於跨進莎劇的深度。無奈這樣做只會被庸俗的市場立即斬殺於票房。
影評人鄭政恆給了此片四粒星,是準確的評價。此電影雖是好戲,但仍有瑕疵。男主角落泊後,跟着突然來一段男配角的搞笑歌唱片段,與全片的調子有點格格不入。《紙花》雖好,但與同年代的《大路之歌》,甚至小津和黑澤明的作品比較,仍是稍遜一籌。
觀影之日,剛看完《紅菱艷》,無獨有偶都是藝術家與紅伶的故事,卻有截然不同的處理,電影橋段真是可以千變萬化。
Labels: Guru Dutt